《文艺研究》| 明清鉴赏趣味话语建构的历史逻辑与美学动向

发布时间:2024-02-27 供稿单位:文学院、社会科学处 撰稿:宋强 点击次数:

  《当“赏鉴家”遇到“好事者”——明清鉴赏趣味话语建构的历史逻辑与美学动向》刊发于《文艺研究》2023年第1期,系我校文学院赵强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之际的日常生活启蒙与美学转向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百年来,围绕明清历史与文化展开的史料发掘、历史叙述、文学演绎和思想阐释,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形成了持续而稳定的问题域,而且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图谱和文化景观建构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的审美实践、思想观念和理论话语,如何逸出传统框架,产生开放性的、与现代接轨的普遍性意义,构成了本文的核心问题意识。文章以明清时期收藏与赏鉴书画古董、琴棋玩好之物这一文化生活新时尚入手,聚焦其所引发的艺术和文化格局变迁,阐释了明清鉴赏活动及其理论话语建构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史意义。论文提出,明清时期波及广泛的“赏鉴”与“好事”之辨的核心议题是身份与趣味问题。其所凸显的“赏鉴家”与“好事者”之区分及对抗性关系,是中国传统鉴赏趣味话语建构及其合法性确认的历史和逻辑结果。在儒家道学正统所笼罩的官方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中,“赏鉴家”的审美趣味被视作潜在的威胁,其身份和趣味以专门化的知识和话语生产,挑战并冲击了既定的知识分类和文化秩序,以知性趣味的形式获得了有限认可,进而在“赏鉴”与“好事”之辨中凸显出其审美的面向,从道德理性的压抑性力量中逃逸而出,推动了感性直观论、感官性和独创性等具有现代性品格的理论观念在明清美学中的诞生。

  该文在同行专家评议阶段,获得了“在艺术史和理论层面都有所推进”的高度评价,并被杂志作为重点文章加以推介;文章发表后,被《书法报》等媒介转载介绍。

  作者系我校文艺学重点学科方向PI团队成员。文艺学PI团队是我校首批重点建设的学科团队之一,拥有优良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尤其以美学史和美学基础理论研究见长,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美育研究中心,是吉林省文学学会、吉林省美学学会、吉林省写作学会等3个省级学会的会长单位。近年来,在学科带头人王春雨教授的带领下,团队面向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在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研究、生活美学理论建构、中国新文学史料研究和东北地域文艺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先后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2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华体会平台手机版·中国有限责任公司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学术奖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在国内学术界拥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